11月13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有2支项目入围大赛国际项目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国赛1金1银的优异成绩。这是学院本科生以英方学籍身份首次摘得金奖,实现了金奖零的突破。
学院2020级薛雨禾同学负责的“disaig—智能玻璃集成化动态调控系统”喜获本次大赛金奖。该项目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研发的能量采集智能玻璃实现了玻璃自主采能,在电致变色玻璃调节室内光照及温度、节省建筑物制冷照明能耗确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同时,摆脱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从能量获取方式上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根本性变革。项目团队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及多伦多大学学生联合组成,成员专业背景覆盖材料科学、自动化、计算机等8个专业。
学院2020级宋静怡同学负责的“protection for operation of aircraft——高性能复合石英陶瓷疏水防潮涂层技术先行者”喜获本次大赛银奖。团队成员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材料科学、全球管理、应用数学等5个专业,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该项目针对雷达天线罩防水防潮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3种疏水方法集成的方案,实现雷达天线罩复合石英陶瓷材料的超疏水处理,为航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等十二个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最高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受到国务院高度重视。赛事始于2015年,此后每年举办一届,旨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本次“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突出以赛育人、突出敢闯会创、突出“四新”引领,共收到340万个项目、1450万余人报名参赛,覆盖参赛国家和地区111个,实现了“百国千校万人”的参赛盛况。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立足中外合作办学初衷,以提升本科生“政治鉴别力、学习能动力、创新创造力、全球胜任力”为核心目标,逐步形成了“四力”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人才培养融合英方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中方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念、模式和做法,搭建了专业-实践-创造的递进式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了党建引领的全方位思政育人新格局,构建了以创新力为根的课程与科研育人新机制,搭建了以胜任力为要的综合育人新框架。
学院的课程体系以递进式能力培养为核心,大一阶段重点关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大二阶段着重培养工程师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课内通过多种专业特色试验,激发学生的策划、管理和创造能力;大三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组建虚拟公司、竞聘ceo等活动提升学生跨专业能力。大三、大四阶段持续深化科研育人,在国际化教学背景和全员育人模式下,依托学院本科生导师体系,汇集校内外优势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创新创造能力。
自建院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组织与成果培育工作,采取教师动员 学生动员双管齐下的方式,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动员全覆盖,使创新创业意识和教育深入每位师生内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院同时从制度和资金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工作进行保障,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实施细则》《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学院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自筹经费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奖励激励,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支持,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此外,学院依托“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创新实践基地”、本科生导师制平台,联通国内外科技竞赛发展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学院将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作为带动人才培养范式革新的重要抓手,在国际化教学和全方位育人模式下,汇集国内外、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高水平、负责任、积极性高的本科生导师队伍,为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和学生国际发展中心密切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平时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线上、线下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育人实效性。截至目前,学院大创立项从2018年的立项的5项增长至现在的116项,连续两年立项数量全校第一;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际级竞赛奖项90项、国家级竞赛奖项70项、省级竞赛奖项128项,累计获奖项621人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校内外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成为西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工作的典范。
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学院将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国际级竞赛和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活动,厚植学生内在创新精神,增强创新创造能力。学院将不断完善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联动机制,继续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双轮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特色和优势,拓展各类新兴交叉学科融合项目,提升学院国际科研合作水平,为学院未来发展慧聚新动能新优势。
文/丁静、黄拳章
图/薛雨禾、宋静怡、丁静
编辑/吴思佳
审核/范晓丽